有个瑜伽友友问,为啥一整节瑜伽下来,自己好像都不知道做了哪些体式,身体没啥特别的感觉。
那是因为练习者并没有专注当下的练习,不需要在乎练习了啥体式, 培养了哪些部位的稳定性 ,强化了哪些肌肉的力量, 练习的强度够不够 ,这些都不重要。
一整节课专注的练习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这跟瑜伽的八支中的第五支摄感有关。因为人们很容易对看到的事物心生判断。而瑜伽修行者只需要关照事实,比如下雪了,不会带任何欲望加以判断。不会想着下雪了又要堵车,真糟糕,或是想着下雪了又可以带娃去堆雪人,好开心……
不做评判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比如手机刷视频,看到一个很火的热点新闻,内心不对其做任何评论和吐槽;听说邻居的孩子考了重点名校,头脑里不断跳出优秀、羡慕、有前(钱)途这些词;去美食街吃小吃,即使能让自己尽量不说出好吃、香甜、诱人这些形容词,不让自己说出食品的名称是不可能的。
这些种种让人们急于分门别类的冲动,证明了人们的内心总是乐于向外接应万物的。人们并不是让万物来接近自己,不是以随顺柔和的目光来迎接万物的美好。事实是人们目光坚硬贪婪,觉得生命就是一场无休止的狂欢盛宴。
瑜伽的第五支摄感,就是让练习者关闭内心,一心一意的觉知在当下。只要外部世界通过感官为了自身的满足不停歇得干扰练习者,练习者就不会有自我的空间。这需要练习者具备更多的耐心,从不间断的规律的练习里,慢慢去寻找答案。
在练习的时候,练习者通常可以自己把控体式的深度, 聆听身体的各个部位像自己发出的信号。比如三角式有些练习者下方的手触不能触地,此时可以把下方的手放到小腿上甚至是大腿上都可以,只要练习者有舒适的感觉,觉知出侧腰、后背、大腿甚至是腹腔内的脏器整体都有伸展感觉,可以时刻觉知处在身体可控的安全范围内,这就专注向内的瑜伽感受。
不要去关注别的练习者,觉得她的轮式怎么能轻松推起,她的头倒立怎么这么容易,这样很容易产生分别心,让练习者的意识不断向外扩散,消耗自己的能量。每个人因为身体形态结构的差别,有适合自己的瑜伽体式,重要的是练习的时候练习者的身心灵有没有平衡得连接在一起。
瑜伽在一个小时的课程里就是培养专注的过程,感受身心的觉知,感受呼吸的长度和节奏。生活中很难做到,当练习者专注在当下想要专注的对象的时候,觉察到呼吸有点急促 ,大多数时候在憋气。这种情况在瑜伽的大课上很常见,老师会不断得提醒练习者不要憋气,不要憋气。
瑜伽的练习就是在培养练习者深长缓慢的呼吸,尽力排除外界事物的干扰,不要让杂念打扰自己,眼睛可以看向垫子、身体、地面。如果练习者不幸产生了杂念,不要担心被带跑或产生批判的心理 。责怪自己为啥不专注, 怎么好不容易培养的专注力又跑走了。
当练习者意识到这点,意识已经被拉回到了当下,意识到自己就在此时此刻的存在。所以一节瑜伽课下来,老师教了什么体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练习者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位置,铺开同样的瑜伽垫,开始同样的练习,让身体和心灵保持专注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