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小时候太喜欢跑跑跳跳的运动了,从小自己的脚掌就又宽又大,奶奶总说脚大站得稳。第一次从健身房转战瑜伽馆,还记得那节课是在讲脚根基的问题,老师看了看自己的脚说,你的脚又厚又大还有扁平足,可得好好练瑜伽,能改善扁平足。
就是那一次是真的觉得自己的脚还挺丑的,放眼望去瑜伽垫上别的同学的脚还真的挺秀气的,至少看起来像个女生的脚吧。于是下课的第一时间就赶忙去买了瑜伽袜,想着穿上袜子多少可以遮挡下自己的小胖脚,练习的时候穿了几次发现会影响脚的觉知,跟好看难看比起来,自己更在意练习的感受,后来瑜伽袜也没再穿。
对于刚开始练习瑜伽的同学来说,被老师诊断为高低肩、妈妈臀、骨盆前倾再正常不过,可能她们还会很在意这这外表的东西,但对于瑜伽老手来说好像早就对表面的东西屏蔽了。
调整身形也不错,这也是我们最直观最容易被看到的瑜伽得益处,但对一个刚刚接触瑜伽的同学被诊断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焦虑。
不管是瑜伽老师还是瑜伽练习者,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存在,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灵魂,当我们带着对练习的美好向往来到一间教室,站在瑜伽垫上,都是为了练就一种超越外在物质生活与自己或者他人保持和睦相处的生活状态。
每个练习者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只是诊断练习者的体型问题,那外科医生或许比瑜伽老师更专业。我们的身体好像一个器具里面装载着快乐、难过、积极、消极、对抗、接受的各种情绪,这些都是每个人独有的成长经历。
瑜伽练习倡导我们要感受当下,当觉察当下的时候我们就会欣然接受自己的样子和内心的情绪。所以比起诊断问题和体型,给练习者更多包容和爱的空间,引导并启发其在舒适安全的范围里自由地成长,这些因素更能让练习者在垫上保持练习的持续性。
在探寻身体的稳定和平衡的过程中,练习者都要学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尊重自己的身体,一个自由的练习者不应该为身材完美或者体式标准而囚禁。
后来遇到了现在的老师,她总是会说因为原原脚掌宽大,脚趾能张开,所以做体式的时候根基才会很稳。
瑜伽练习我们应该不被完美而束缚,每一次简单的上举手臂都是连接自我意识的很重要的一步,哪怕呈现的没有那么完美。只有释放了完美的压力,我们才能在瑜伽的内在旅程中找到乐趣,这样的练习才是最真实,最接地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