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与传播瑜伽小常识、小技巧,倡导瑜伽运动,帮助您带来更多的开心、健康、关爱与美丽。
—— 《 瑜伽派 • Yogalism 》

瑜伽10年,练习3000次,我好像找到了帮助觉知一路飙升的方法!

After 10 Years Of Yoga And 3,000 Practice Sessions, I Seem To Have Found A Way To Help My Awareness Soar!

2024-03-10 02:31

大多数人在刚开始接触瑜伽的时候,只是为了做出那个所谓老师师范的标准体式。于是会认真得在听老师传授的各种细节,小臂内旋、大臂外旋、左髋后拉右髋前推、大脚趾用力向下压、双腿向中线收……

自己也曾经拿着小本会认真的记录下老师所说的很多细节,觉得记住了并且做到了,就是瑜伽课上的好学生。但随着这些年重复不间断在垫上的打磨,逐渐发现过度在意体式的细节反而会给练习套上锁链。

当把意识都放在所记忆的细节上,身体此时跟内心是没有连接的。而练习需要把复杂化成简单,做体式的时候更多需要去感受,感受不同部位的伸展。

老师只是教授了老师练习的感受,练习者需要用自己内在意识的引领,在体式中让身心同步,内心感受是怎样的,身体就会调整成怎样的形态,这样的形态又会进一步强化身体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建立觉知的过程。

一个体式如果融入了内心感受,哪怕体式呈现出来的形态不是那么好看和标准,这也是有觉知的练习。而瑜伽练习积累的觉知可以扩展练习者的认知,内在觉知越高,认知也会越高。

所以练瑜伽的人,在练习进入了一个稳定的状态后,往往觉得练习的频次是不够的,身体和内心渴望站到垫上,顺其自然得演变成自我练习的习惯。

根据练习的路径,去领悟自己逐渐丰富起来的内在,是瑜伽路上最珍贵的礼物。因为认知提高了,练习者不会仅仅只在体式上精进,会在垫子下对万事万物生出各种包容之心,会从自己以前看不到的高度去看待原先无法理解的事物。

人世间的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面具与自己相遇,可能带着矛或者盾,带着置换条件或者带着不能自已的情绪,年过中年的我们也曾感受到生活的辛苦和疲惫。

但感谢瑜伽总是能让我们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净土,让内心可以深深获得片刻休息和满足,在包容外物的同时,坦然接受当下的自己,重新点燃对生活的热情,然后重新上路。